上周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企划部部长赵东在社交媒体上启云科技,对小米YU7发布会上宣称的“3倍轮轴比”存在计算错误,发了视频进行解释,后在车圈引来了热议。
随后在8月14日这天,赵东又发了一段视频,对此前的视频进行回应,并表明“有人拿我的话攻击小米夸大宣传,这不是我的本意。”视频中一共三次强调自己是抱着“学习态度” 参与讨论,并对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表达歉意,随后开始介绍自家bZ5车型的设计亮点。
展开剩余80%小米汽车方面也对此事进行了回应,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在微博转发汽车博主关于此事件的分析长文启云科技,评论称:“术业有专攻,学习了。”
事件的前后,也能够看出两方都还是比较刻意且比较善意的,作为企划部部长,赵东也把重心放到了宣传自家的bZ5车型上。bZ5这台车在6月10日上市,也是一汽丰田转型节点上一款很重要的车型,但截止目前,这台车的销量确实不尽如人意,上市的当月,其单月零售销量为1409辆。
时间来到7月份,一汽丰田当月销售新车 68034 辆,同比增长 3%,上半年累计销量同比增长 16%,整体来看上半年一汽丰田的表现还是不错的,但最想见到走量的bZ5,7月份的销量仅有1494辆,和6月份的情况差不多。按照价位段来看,这个销量确实是拿不出手。相反,广丰那边带来的铂智3X,7月份可是贡献了6833辆的成绩,成了新能源产品线的销量担当,而日产那边的N7也是扛起了销量大旗。
从价格来看,bZ5的12.98-15.98(17.98-19.98)万元区间段涵盖的重点车可不少,550km续航没啥优势,630km续航起步就要15.98万元,从宏观信息上来看就容易让人比较纠结。
而bZ5在上市出价格之后,最大的惊喜来源于12.98万元的门槛,第一感觉是合资电车真的不贵,但到了选购环节,会发现入门版本配置真的很低,车内满满的塑料感、没有座椅加热、没有360°影像、没有后排杯架、没有官方主打的氛围灯等,同样13万元选比亚迪等国产车,配置更高。15.98万元的高配虽配备激光雷达和Momenta5.0智驾系统,但550km续航在同价位竞品中没啥优势。
长续航的630版本,这个价位能选的车就太多了,大多配置完胜bZ5,比如零跑C10、小鹏G6。另外,15万元合资燃油SUV可选的也很多,像RAV4荣放这样的车型,如今也不到15万了,所以油车也会给bZ5带来竞争。
再者就是bZ5用的电池来自比亚迪,这就很难不让人去和同价位的比亚迪的车型对比,还是那句话,这个价位比亚迪的性价比很少有人比得过。不得不说,一丰这边的营销策略太过工程师思维了,-20℃环境中仍保持90kW峰值功率、兼容国内95%以上的充电桩、停车后电池余热导入乘员舱,降低次日空调能耗40%。以上这些发布会上的宣传信息很难让普通人有所感知,大部分不会有这么极限工况发生的人更是听不下去。友商一句充电5分钟,续航增加XXXkm,直接击碎bZ5这边所有的台词。
看看广丰,铂智3X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让大家都觉得“我们为了转型,我们拼了”,全程输出的一个观点是铂智3X很智能、价格不贵、最便宜的带激光雷达+全场景驾驶辅助的车。基于以上,就很容易让潜在用户引发共鸣,本来手握预算考虑比亚迪,现在能买丰田了,我要去看看。
综上所述,bZ5虽然门槛不高,但真正“合适”或者说主打的的版本实际上并不便宜。虽然定位是一台中型SUV,但与隔壁的铂智3X相比造型上更像是一台跨界车。虽然造型挺有特点,看起来很年轻运动,但在年轻人追求的数据和科技化配置方面依旧不占优势。如果想把量跑起来,或许还得在价格方面使把劲,只是核心部件依靠外采的方式或许会带来一定的成本控制问题。就目前这个价位对应的配置来看,bZ5对终端潜在用户的吸引力确实还不够。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启云科技,侵删)
发布于:北京市实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